广告目标设定:从模糊诉求到可衡量的战略锚点

一、目标的分类与优先级
广告目标可分为四类,需根据企业阶段选择重点:
- 1.品牌认知类:提升品牌知名度(如新品牌上市)、强化心智关联(如“怕上火喝王老吉”);
- 2.品牌形象类:改善品牌美誉度(如公益营销提升社会责任感)、传递价值观(如Patagonia“环保至上”的品牌理念);
- 3.销售促进类:直接拉动短期销量(如电商大促的限时折扣广告)、清理库存(如临期食品的定向推广);
- 4.用户运营类:获取新客(如拉新补贴广告)、激活沉睡用户(如会员召回短信)、提升复购(如拼多多的“百亿补贴”常态化提醒)。
二、SMART原则的应用
目标必须符合“具体(Specific)、可衡量(Measurable)、可实现(Attainable)、相关性(Relevant)、时限性(Time-bound)”。例如:
- •错误目标:“提升品牌影响力”(模糊);
- •正确目标:“在6个月内,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使目标城市25-35岁白领对品牌的认知度从30%提升至60%(调研机构抽样数据),CPM(千次曝光成本)控制在50元以内”。